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

一个大写的“廉”字
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:2019-12-25 15:56

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创作的《屈子行吟图》

  “廉”字首见于诗歌,当属屈原及《楚辞》。

  屈原报国无门,悲愤满怀,明知“路漫漫其修远兮”,却初心不改,“上下而求索”。他精骛八极,心游万仞,在《离骚》中描绘其求索之路,“前望舒使先驱兮,后飞廉使奔属”,前面有为月驾车的神——望舒开路先行,后面有风神飞廉奔走。这是廉字第一次在《楚辞》中也是先秦诗歌中露面。

  廉字第一次用于人品,见于《卜居》,“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,将突梯滑稽,如脂如韦,以洁楹乎?”这是屈原问卜的话,意思是应该廉洁正直保持自己的清正呢,还是圆滑世故、巧言谄媚,去迎合他人?这里的廉字,已经从堂屋的侧边(《说文》云:廉,仄也,堂之侧边曰廉,故从广)的本义引申到人的正直。

  屈原先被楚怀王流放,再被楚顷襄王放逐,眼见国家日益沉沦,自己进退两难,心烦意乱,于是向郑詹尹占卜,希望能指引自己何去何从。

  楚地素有求巫问卜之风,无论朝堂民间,巫卜地位极高。郑詹尹极其虔诚,“端策拂龟”,摆正耆草,擦净龟甲。屈原开始也还平静,拱手高举,长揖正坐,“宁悃悃款款,朴以忠乎,将送往劳来,斯无穷乎?”我是该勤勤恳恳、忠厚朴实,还是该迎来送往,周旋终日呢?声音不是很大,好像问詹尹,又像是问自己。詹尹没有回答,屈原又问,“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,将游大人以成名乎?”我是该铲除茅草屋努力耕作呢,还是跟着那些尸位素餐的大人成就自己呢?

  詹尹仍没反应,屈原却越说越激动,他索性站起来,“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,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?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,将哫訾栗斯,喔咿儒儿,以事妇人乎?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,将突梯滑稽,如脂如韦,以洁楹乎……宁与骐骥亢轭乎,将随驽马之迹乎?宁与黄鹄比翼乎?将与鸡鹜争食乎?”这一连九个问题,语句越来越短,语气越来越强,措辞越来越硬,情绪越来越昂,声势越来越壮,如排山倒海,一泻千里,以至两千多年后,我们仍然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那沸腾的热血滚烫的心。尤其最后三问,他将自己比作千里驹、骐骥和黄鹄,将奸佞比作水中之凫、驽马和鸡鹜,语气更急促,措辞更随心,意思更直接。他似乎忘了自己是来寻求指引的,屈原已经做出了选择。“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”,郑詹尹当然也知道,但面对屈原的赤诚、忠贞、孤傲和坚强,他更知道自己帮不了他,也说服不了他,长叹一声,于是放下耆草,“用君之心,行君之意。龟策诚不能知此事。”

  这不是屈原第一次问卜。《离骚》中,他曾两次问卜,先是向神巫灵氛,灵氛说“何所独无芳草兮,尔何怀乎故宇?”对此他心中犹豫而狐疑。再找神巫巫咸,巫咸告诉他古代君臣遇合的古话,“及年岁之未晏兮,时亦犹其未央。恐鹈鴂之先鸣兮,使夫百草为之不芳”。两位神巫都劝他另寻高就,以成就伊尹皋陶一样的事功。屈原的姐姐也为此常常告诫他、责怪他。在当时,“道不行去国”本为常态:变法的商鞅是卫国人,帮助夫差的伍子胥是楚国人,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的乐毅是赵国人……屈原二十多岁即以“博闻强志,明于治乱,娴于辞令”而参与改革朝政、草拟宪令等重大政治外交事务,名声大噪。他两次出使齐国,齐王都高规格接待希望挽留,都遭到他婉拒。

  他把“廉”字看得比性命还重要。《卜居》中,他总结说“吁嗟默默兮,谁知吾之廉贞!”王国维先生对此尤为感慨,“屈子之自赞曰‘廉贞’,余谓屈子之性格,此二字尽之矣。”正因为此,在《渔父》中,渔父劝他随波逐流,同饮同醉,不必自寻烦恼时,他慨然回答:“宁赴湘流,葬于江鱼之腹中。安能以皓皓之白,而蒙世俗之尘埃乎?”对美政理想的破灭,他抱了必死之心,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”

  《招魂》中,作者直接以“朕幼清以廉洁兮,身服义而未沫”开头,这也是“廉”字在《楚辞》中第五次出现。东汉学者王逸释为“不求曰清,不受曰廉,不污曰洁”,不接受别人的财物为廉,尽管这也是对从政者的品德要求,但仍显局促,有“六经注我”之嫌。联系屈原的从政经历,联系飞廉、廉洁、廉贞的上下文,廉更多指为人品行方正、刚直、有棱角。《卜居》中屈原自述的“悃悃款款”“超然高举”“正言不讳”等无不与正直相关,正因为此,他才为群小嫉恨,为楚王不容,为敌国构陷,“忠而被谤”“信而见疑”,一放再放,最终以死明志。

  毋庸讳言,古人国君一体,屈原的“廉”仍有忠君的成分。但更值得我们关注和颂扬的,是他的美政理想中,民众有着更重要的地位。他爱民恤民护民,《离骚》中,“民”字亦多次出现,“怨灵修之浩荡兮,终不察夫民心”“瞻前而顾后兮,相观民之计极”等,尤其“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”,更是说出了“廉”的寄托和价值所在。

  这,才是政治家的胸怀,诗人的情怀,爱国者的心怀。(赵建国)

【责任编辑:龚岑岑】